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河北遵化:加快打造皇家金银器之都
2024-05-20 17:28: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徐文龙责编:冯薇薇

视频来源:遵化市融媒体中心

  一把锤子、一套錾子、一支整齐有序的匠人队伍和此起彼伏的娴熟敲击动作,在清东陵御品街构成了一幅精彩的赛场画面,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5月18日,首届遵化名匠(金银器錾刻)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行,50名金银器优秀匠人同台竞技、专业比拼,用实力展现了遵化金银器錾刻的迷人风采。

  弘扬工匠精神,赋能产业发展

  “此次大赛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竞技、交流的平台,能够参与其中,非常激动。平时我们都是在各自的企业里錾刻,这次把我们聚到一起比拼,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更激发了我们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的热情。”参赛选手李晓玲兴奋地说。

  首届遵化名匠(金银器錾刻)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遵化名匠”奖10名、“遵化名匠”提名奖10名,以银版手工錾刻样图为技能实操主题,采用单人竞赛形式,个人单独完成规定的竞赛任务,限时5个小时。在比赛现场,银匠们专注地錾刻着银版,指力、腕力、腰力及运气融为一体,形成行云流水的操作过程,让人目不暇接。

  据悉,此次比赛由遵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弘扬该市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工艺中守正创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引领提高全行业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提升遵化金银器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夯实打造“皇家金银器之都”的基础。

  “此次大赛既是对我镇金银器手工艺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工匠人才的一项有力举措。希望匠人们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切磋技艺,提升自己的水平。”遵化市马兰峪镇镇长王翼飞表示,“马兰峪镇金银器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技艺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希望通过技能比拼、展示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外地人了解遵化皇家金银器文化。”

  传承皇家工艺,产品匠心独运

  遵化金银器产业源于清东陵的修建,从乾隆年间开始,一批批能工巧匠陆续在该市马兰峪镇一带落户,使皇家金银细工工艺在此得以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皇家金银细工,是中国宫廷文化“燕京八绝”之一,融汇了中国几千年金银器制作工艺之大成,在造型、纹饰、色彩三者协调搭配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尽显雍容华贵之美。”遵化市蟠龙工艺总经理穆瑞春介绍说。

  在遵化,金银器制作匠人至今仍沿用手工錾刻工艺,通过平錾、浮雕錾、丝錾、镂錾等手法,使金银器皿纹饰凹凸分明,错落有致,明暗清晰,打造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充盈艺术感染力,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2014年APEC会议期间,由蟠龙工艺承制的《和美》丝巾果盘,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夫人。

  除了技艺精湛,遵化的金银器制品还以用料足赤、设计精巧著称,企业以纯银和遵化特产黄铂金为原料,打造高档纯银器皿和金银珠宝首饰,使产品在大气华丽之中充满了艺术美感。尤其是近几年,该市围绕金银器加工资源,在金银器品牌上做文章,扶持发展起了包括蟠龙工艺、腾龙工艺、唐宫银匠等多家独具特色的金银器加工企业。

  聚力创新发展,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了金银器在传承中与时代接轨,在一锤锤的敲打中变成有生命力的日常物件,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该市积极引导各金银器加工企业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在继承吸纳中国传统明清金银器的绘图、制模、錾刻等传统工艺精粹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研发打造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的金银器产品。此外,在产品的款式上除了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摆件、酒具、茶具、餐具等风格外,还大胆借鉴欧美咖啡具的款式,生产具有异国情调的金银器,促进金银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仅蟠龙工艺就形成了“历史阳光”“生命伴侣”“时尚饰品”“高端定制”四大板块十个系列800多个品种的生产体系,产品不仅在京津冀地区和内蒙古、广东、福建等地有固定市场外,还远销到韩国、俄罗斯、法国,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而另辟蹊径的唐宫银匠银器工坊,则在金银器工艺中融入自然元素,将天然形态的崖柏和造型精巧的银壶结合在一起,打造出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产品“崖银汇”,使每一把银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

  目前,遵化市已在马兰峪镇形成了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金银器加工生产销售基地,拥有金银器加工企业120余家,安置和吸纳当地3000多人就业,产品不仅在京津冀地区和内蒙古、广东、福建等国内市场备受青睐,还远销到韩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文 王夏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