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河北三大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2024-06-04 15:35:20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徐文龙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河北三大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以一流展览讲好中国故事

河北三大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4月25日,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上新,共计更新打样稿332幅。 杜 船摄

  日前,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公布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100项,河北省共3项入选,分别为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唐山博物馆“岁月留声——中国百年唱片展”以及保定市博物馆“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博物馆内,历史是可以看得见的文化遗产,此次河北省3个项目入选本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这些展览里展现着什么样的中国文明和中华文化?从这些展览里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的中国故事、河北故事?

  一场跨越千年的无声对话

  “《千里江山图》的传世离不开梁清标,他总是把印章盖在不影响画作本体的地方,这是对书画的尊重。”今年“五一”期间,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第一展厅,慕名前来的观众围在一幅放大1.2倍的《千里江山图》前驻足观赏,聆听着正定县梁清标研究会会长梁新顺的讲解。青绿色调的《千里江山图》打样稿,画上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惟妙惟肖,这幅画作令观众叹为观止,似乎每一个人都在与画家王希孟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无声对话。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自今年1月9日正式开展以来,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深受广大群众和书画爱好者喜爱,全国各地的观众从中欣赏中国古画的魅力。“该展览自开展至6月2日,开放100多天,共计接待观众170万人次,省外观众占比29.57%,尤其‘五一’假期接待观众11.5万人次,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70%。”据河北博物院副院长王然介绍,展览精选收藏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600余幅,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名画佳作,是河北博物院近年来展出作品最多、规模最大的展览。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一件件名作,再现了中国古代绘画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王然说,亲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谱写中华文明新篇章的重要条件,未来,河北博物院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原创性的主题展览,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穿越百年时空的岁月留声

  走进音乐世界,感受唱片里的中国。

  目前,正在唐山博物馆展出的“岁月留声——中国百年唱片展”被观众称为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唱的展览。

  当唱针划过密纹,音乐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进行曲》《长城谣》带我们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东方红》《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让我们回首那激情燃烧的年代。在这里,观众还可以聆听阿炳《二泉映月》的原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可以接触到20世纪30年代唐山皮影艺人张绳武、李秀、张茂兰、齐怀等人灌制的皮影唱片,更能欣赏到我国各个时期的京剧、越剧、豫剧等老唱片。

  据了解,“岁月留声——中国百年唱片展”通过唐山博物馆馆藏和民间收藏家的数百张唱片,按红色旋律、戏剧曲艺、民族音乐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19世纪末至今唱片业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向观众展示了“唱片里的中国”。

  唱片是独具特色的声音载体,历经百年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自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至21世纪初期几近退出历史舞台,唱片作为独特的见证物记录着100多年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我们馆将小唱片融入中国历史的浩瀚宏图,秉承‘小成本+创意’的策展原则,通过唱片数字化转化、老唱片机现场点歌、‘唱片里的中国’冬令营等多种形式、多样化活动,使展览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据唐山博物馆馆长鲁杰介绍,展览旨在让观众了解中国唱片的发展历史,同时通过近距离接触老唱片感受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演变的时代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观众在参观时沉浸式感受穿越百年时空的岁月留声。

  展示长城历史脉络文化内涵

  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长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如何讲好长城故事,更好地传承长城精神?

  “保定长城修筑时间长、遗存丰富、功能齐全,记录着保定长城内外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记载着晋察冀边区军民浴血抗战的英雄赞歌,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保定市博物馆馆长曾素梅介绍,2024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之年,该馆推出的“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充分吸纳了近年来保定中山长城、燕南长城、明长城防御体系、长城资源调查等最新研究成果,对保定境内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共展出文物182件/套、历史图片60余张,艺术品创作、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沉浸式体验等10余项,从历史长城、英雄长城和人文长城等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保定长城的壮美景色和文化内涵。

  曾素梅希望借此次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的机会,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保定市博物馆。她说:“我们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保定历史文化内涵,结合馆藏资源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用更加深刻的主题、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多样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让更多的人走进保定市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真正地读懂保定、读懂河北、读懂中国。”(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