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河北:勇立潮头 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2024-08-16 09:30:20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徐文龙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勇立潮头,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河北:勇立潮头,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7月23日,黄骅港煤炭港区一片繁忙景象。本报记者 张 昊摄

  渤海之滨,灯火通明的码头繁忙如昼;新丝路上,中欧班列风笛嘹亮;综保区内,货物进出一派繁忙……一个个开放场景,彰显着河北澎湃的发展活力。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省上下牢固树立沿海思维、开放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把沿海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很快,黄骅港就能停靠30万吨级原油货轮了。

  5月15日,沧州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基础工程项目启动。这是黄骅港首个30万吨级专业化原油深水泊位,建成后可直接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大型船舶。以煤炭、散货为主的黄骅港,正在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加速转型。

  河北拥有487公里海岸线,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从北向南依次排开。抢抓海洋强国建设机遇,河北省不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发展集装箱运输,开拓国际航线,三大港口的能级量级不断提升。

  目前,黄骅港已开辟内外贸航线37条,同世界上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在秦皇岛港,“新郁金香”轮每周两班往返于秦皇岛与韩国仁川之间,架设起中韩经贸往来的海上通道。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去年首次超过8亿吨,今年上半年达到4.3亿吨,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47条。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为把沿海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河北省沿海各市强化港口能力建设,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加速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特种沥青车间内,彩色沥青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这里生产的沥青,不仅色彩丰富,还能提升原路面的抗滑性能、抗车辙性能以及抗水损害性能。

  “依托黄骅港独特的区位优势,沧州全力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赵殿国说。

  大港口带来大开放。去年4月,唐山市启动全省首个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示范区,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全面构建开放平台体系。今年一季度,唐山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18.5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量的41.5%。

  依托“一带一路”,优势产能加快“走出去”

  7月27日,随着悠长的汽笛声响起,京津冀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石家庄—巴库)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启程。这是石家庄国际陆港开拓的第18条国际线路。

  “开辟跨里海线路,为我们夯实了中欧班列‘南通道’的发展基础,扩大了中欧班列辐射范围。”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表示。

  作为河北对外开放新高地,截至7月底,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拥有18条国际线路,出境口岸达到8个,辐射欧洲、中亚和东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河北制造”搭乘国际班列走向世界。

  聚发展之势,汇合作之力,谋共享之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标性项目在共建国家镌刻下“河北印记”。

  一个是几近破产的百年老厂,期待华丽转身;一个是中国知名钢铁企业,寻求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2016年,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并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23年,钢厂为当地贡献产值7.95亿欧元,占塞尔维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河北优势产能加速“走出去”。

  在泰国,长城汽车建起第一个海外新能源汽车工厂。今年1月,长城汽车欧拉好猫纯电动车成功下线,成为当地首款本地化量产纯电车型。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海外累计销售20万余辆,同比增长62.59%。

  在赞比亚,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起原料种植基地。去年种植了3万亩辣椒和3万亩万寿菊,投资3500万元建成一条萃取生产线加工万寿菊颗粒。“今年,我们在扩大赞比亚原料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将在东南亚培育发展新的原料种植基地。”晨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说。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上半年,河北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480.9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977.8亿元,同比增长7%。

  建好开放平台,提升承载力吸引力

  阿富汗的手工地毯、阿根廷的手工皮具和红酒、澳大利亚的羊驼制品……在今年6月16日开幕的廊坊经洽会上,绿地全球馆的展品十分吸睛。这是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第二年参展。

  “去年,当我们听说廊坊经洽会转变为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题的专业性展会后,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展。展会的新定位,跟我们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管理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杨敬雄说。目前,他们已在廊坊设立子公司,并建成廊坊首个保税展示展销场所和跨境体验中心,从参展商变为了投资商。

  展会是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贸易平台。作为全国唯一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题的专业性展会,廊坊经洽会以新定位推动新高度,打造新样板,带动河北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借助廊坊经洽会这一平台,廊坊市深入实施“物流+”产业融合战略,已汇聚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8家物流龙头企业的北方总部或区域分拨中心,成为河北省区域性分拨中心及区域快递总部最多的城市。

  建好开放平台,放大窗口效应。

  近年来,河北省实施开放平台提能工程,开展自贸试验区创新提升行动,加快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用好综保区惠企政策,强化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招商,提升开发区能级。

  7月1日,位于廊坊综合保税区的东方嘉盛保税仓库内,工人忙着用叉车将进口红酒从仓库的保税货物区移至非保税货物区。“多亏了综保区的‘区内直转’业务,让咱不用迈出仓库,只要完成报关手续,就能实现从‘保税状态’到‘非保税状态’的转变,又快又方便。”正在查点货物的库房主管赵谦说。

  今年年初,廊坊海关在廊坊综合保税区开始实行“区内直转”,至今有3家企业完成10批次分类监管货物“区内直转”业务,涉及货值8000多万美元。

  好政策有突破,新模式亮点多。

  河北自贸试验区成立近5年来,一大批高质量的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今年7月,河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各类制度创新成果207项,其中4项制度创新成果先后入选国务院发布的改革试点经验和商务部发布的“最佳实践案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6批共110项制度创新案例向全省推广。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优质企业竞相落户。自挂牌设立至今年6月底,河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同期全省1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2.3%的外贸进出口。(河北日报记者 李 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