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支持81个县(市、区)开展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 数字赋能,农业生产更智慧
用算法代替人工,让数据成为新肥料。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北省已支持宁晋县、石家庄市栾城区等81个县(市、区)开展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强智慧大田、智慧设施农业、智慧畜牧和智慧水产等应用集成。
5月7日,省农科院在宁晋县北楼下村打造的无人化智慧农场示范基地里,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副研究员崔永增打开手机,实时查看田间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
“以前种田靠经验管理,现在是靠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崔永增说,基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设施、机械等进行全程自动控制,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现在小麦种植有‘上天’和‘下地’两套装备,这‘上天’的就是无人机巡检了!”崔永增介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无人机如同“私人医生”,在空中实时监测田块里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过去人工巡田难以兼顾每一块田地,现在无人机巡田就像给每块田做体检,哪块田‘生病’需要治疗,一目了然。”崔永增说。
智能气象监测仪、土壤墒情监测仪……这些环境监测设备就是“下地”的装备,它们像农田里的“侦察兵”,通过不间断地采集数据,给小麦田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眼下,河北省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科技力量不断夯实粮食丰收基础。“多地建设的智能田间监测站,实现了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的转变。”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业,科技是催化剂。近年来,河北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支持石家庄、衡水、保定等地整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在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蔬菜大棚的智能化管理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以往农户每天早晚都要巡检蔬菜生长情况,现在每个大棚都装上了‘智慧大脑’,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浇水、施肥、调温。”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负责人刘晓晨说,大棚里安装着不少传感器,它们实时记录棚室环境和蔬菜生长参数,保障蔬菜在适宜的条件下茁壮成长。
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当前,河北省农民正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河北省将打造形成10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应用率达到100%。(记者 郝东伟 见习记者 李靖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