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来,共同感受美好夜生活! 石家庄市2025年夜经济建设启幕
2025-05-14 15:14:45来源: 石家庄日报编辑: 王悦阳责编: 王悦阳

  夜幕刚刚落下,湾里庙步行街早已沉浸在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来穿梭,浓郁的烟火气息迎面而来,多业态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呈现眼前,人们尽情感受夜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5月13日晚,一场以“石光闪耀夜兴城”为主题的石家庄市2025年夜经济建设在这里拉开帷幕,全市278家重点商贸服务企业从即日起延长营业时间至22时,同步开展各具特色的夜间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现城市夜经济的蓬勃活力与独特魅力,持续擦亮“石家庄·夜WeYoung”品牌。

  多元丰富的业态场景,持续优化的消费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夜晚走上街头。

  商家队伍扩容升级

  业态创新点亮夜生活

  如今,夜经济早已突破购物和餐饮的传统边界,潮玩、文创、休闲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

  下班后,走进充满工业回忆的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在日茶夜酒的店里点一杯饮料,听着舒缓的民谣,只为大脑放空发个呆。“音乐能让我放松心情,吹散白天的紧张。”市民陆先生说,夜晚的情绪消费是“打工人”的充电站。

  在城市更新中,石家庄大力挖掘文化底蕴,或打造“工业遗址美学+年轻社交”,或依托文化特色开发系列IP,打造沉浸式夜游,拉长了游客夜间消费时间。

  “今年参与延时营业的企业名单从去年的185家增长到278家,商业企业提振消费的信心更足、措施更强,特别是文旅、体育领域的企业参与积极性高,这意味着人们的夜休闲选择更丰富,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消费需求。”市商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为繁荣城市夜经济,石家庄市商务局携手河北银联,通过“石i民”APP 发放80万元“惠民红包”,为市民和游客的夜间休闲消费送上诚意满满的福利。搭乘夜经济快车,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活动,与“惠民红包”形成叠加效应,共同掀起夜经济热潮。

  夜经济载体升级

  多业态融合打造消费新体验

  “店里在哪儿集章啊?”在湾里庙步行街印冀文创的小店,每到夜晚,前来光顾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有60多枚印章,集合了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和人文景观,他们大都是冲着集章打卡而来。

  店员米热告诉记者,2025石家庄马拉松赛举办的那个周末,居然有三四千名外地游客来店里打卡,同时也带火了店里的特色文创产品。

  湾里庙步行街继2023年11月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后,今年4月15日又挂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为培育夜间多业态融合消费新场景探索出了成功路径。

  这条街区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了湾里庙民俗展演、非遗展等多个品牌活动,通过“文化+商业+旅游+娱乐+生态”的全新商业模式,让游客有了沉浸式、互动式的消费新体验。

  据介绍,今年石家庄将重点培育正定古城、湾里庙商圈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同时,立足本地消费特色和商圈布局,在各中心城区分别培育2至3个商旅文体多业态融合的高品质夜间消费新场景,共同构建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格局。

  品牌活动影响力攀升

  吸引更多京津游客纷至沓来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公益演出在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织音1953同时上演,京津和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一同感受酣畅淋漓的音乐狂欢。

  今年,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将全面升级,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音乐城市名片。与此同时,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新赛季的赛事活动如火如荼,让夜体育更加富有激情。

  石家庄国际啤酒节、石家庄美食节等品牌活动也正在筹办中,一场接一场的夜经济盛宴,显现出强大创新活力和发展韧劲,把人们从白天繁忙的工作中带到欢乐的夜休闲中,与此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石家庄,持续擦亮“石家庄·夜WeYoung”品牌。

  夜经济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市商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夜经济建设将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业态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形式,持续组织开展夜经济品牌系列活动,支持企业继续打造商业活动品牌和活动区域,丰富夜间休闲消费业态,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夜间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记者 焦莉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