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南皮县,有一条看不见却充满温度的“康复线”,它从医院的康复综合楼延伸到院外的居民楼和农家院,从医护人员的手里传递到残疾家庭的心里。沧州市第四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以“治病在医院、康复在基层”为目标,打造50余人的专业康复团队,每月提供康复服务4000余人次。从0-6岁残疾儿童的精准救助,到7-17岁自闭症、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免费康复训练;从入户康复的“最后一公里”,到“护士到家”的温情守护;从设备使用费用减免的惠民政策,到心理干预的暖心关怀——这里的故事,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接力。
沧州市第四医院
从“抬不起头”到“看见光”
“变化很大很大。以前他竖不起脑袋来,现在脑瓜子挺起来了;以前他的手也支不住,现在也可以了。”好好(化名)奶奶的声音里带着激动。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但好好因为发育迟缓不会说话,无法完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能做的动作。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如今,他的双手能支撑身体,头也能稳稳地抬起。这背后,是沧州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儿童康复团队日复一日的坚持。
“每天2次,每次至少2小时。儿童康复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期比较长……”马月新大夫在说话的同时,并未停下手中的康复训练,他一会儿让好好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一会儿上下左右活动着好好的小脚丫。好好则乖巧地任由马月新“拿捏”,半年多的相伴,马月新已经成为好好最信任的“亲人”。半年前,面对陌生人,好好并不配合,好在医院针对孩子小、认生、坐不住等特点,配备了丰富的康复器械和完善的活动空间,让康复变成一场充满笑声的成长之旅。
更令人动容的是政策的延续性——医院不仅完成国家规定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康复训练”等要求,还于2024年将年龄延伸至7-17岁,为这些未能享受上级救助政策的智力障碍、孤独症青少年免费康复训练1年。“让整个过程更规范、更完整。”院长刘玲说。
这份关怀甚至超越了医院的围墙。对于无法到院的家庭,医护人员带着设备走进村庄,为卧床的残疾儿童上门服务。康复到家、康复巡诊、康复随访等一项项服务接踵而至,让康复不再是冰冷的治疗,而是生命的重塑。
好好(化名)正在做康复训练
不止于康复,医护人员的“全维度”守护
医院的扶残助残实践,早已超越了传统康复的范畴。走进医院的康复综合楼,近2000平方米的成人训练大厅里,体外冲击波、天轨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为患者带来希望;在距离南皮县城30多公里的潞灌卫生院设立康复治疗站,则将服务延伸至偏远乡村。每月2700余人次在各康复治疗站体会着科学康复的“魔力”。许多利好措施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比如康复训练,院里就曾联合潞灌镇政府、卫生院,深入辖区所有村庄,走访1400余名残疾人。“根据走访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首先是对经济不好的我们实行了部分减免费用,对于贫困的全免费;对于出行不便的,我们车接车送;还有一部分是卧床不起的,我们就开通上门康复服务。”康复治疗科副主任周琳琳介绍。
医院的软硬件设计也充满人性化:无障碍通道、盲文电梯、专用停车位,甚至免费提供轮椅、助行器、助听器、拐杖等辅助器具。服务窗口的“诊间结算”、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让残疾人就医少一分奔波,多一分尊严。
诊间结算窗口
残疾预防与慢病管理同样被纳入医院常规重点工作体系。自主研发建设的慢病管理平台,为全县8.8万名慢病患者建立动态档案,促进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医养结合中心的建立,更让残疾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医-康-养”的闭环,托起了生命的夕阳红。
“护士到家”服务延长爱的半径
“要不是这个下乡服务,老人早就不在世了。”王新荣怜爱地看着卧室里正在熟睡的婆婆说。
2024年11月,她的89岁婆婆摔倒后引起癫痫,频繁抽搐,进食困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25年年初,王新荣听说家门口的医院开展了“护士到家”服务,很快将婆婆从大哥家接回南皮县,医院给老人下了胃管和尿管。胃管需要每月一换,王新荣只需在医院公众号上提出申请,便会有护士上门服务。
“护士到家”服务
这项始于2020年8月的服务,针对重度残疾、失能老人,甚至包括孕妇、新生儿等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护士们利用业余时间,用“专业+爱心”守护平安。有的护士为了多服务一户,五分钟啃完一个包子就赶往下一家。
护理部主任朱婷婷记得2024年底,院外大雪纷飞,地面湿滑,她接到一位残疾人家人提交的换胃管信息。“如果等雪化了,雪化几天他就得在家饿几天。所以我们必须赶紧入户”。他们带着设备开着车,快到村边时,一座小土桥挡住了去路。开车过去有危险,下车走过去,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犹豫间,朱婷婷看到桥头有一人:“家属抱着新洗的棉袄在小桥边等我们,说‘骑三轮车带你们过去’。那一刻,再累也值得。”
五年间,24000多人的平台注册量,2400余次的上门服务,每一个增加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次温暖的抵达。
从好好的抬头到雪夜助残,从无障碍洗手间到病患家属的由衷赞许,当医疗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情交织,便有了治愈的土壤。
始建于1945年9月的沧州市第四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高擎扶残助残这面旗帜,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首批“百佳医院”等百余项殊荣。院长刘玲说:“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它的公益性,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文/图 周晓青)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