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2025全球独角兽榜》发布 河北5家企业何以成为独角兽
2025-06-30 09:15:04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王悦阳责编: 王悦阳

  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在广州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全球共有1523家企业上榜。其中,中国343家企业上榜,上榜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河北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数量较上年增加一家。

  河北上榜的这5家企业是: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京西智行张家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胡润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这是第七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此次评选的独角兽企业,是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

  独角兽企业是世界级创业生态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独角兽企业越多,代表它的创新能力越强,创业生态越完善。在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韶华看来,河北独角兽企业数量的稳定增长,体现了河北科技创新活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河北上榜企业涉及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半导体、新能源领域,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折射出河北省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新气象。

  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新上榜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已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首钢芯”就是用该公司生产的电工钢制作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核心部件铁芯。

  作为钢铁大省,近年来,河北努力打造以新工艺新材料为重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产业。

  首钢智新瞄准新赛道——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以加快新产能、新技术、新水平的全面布局,推动从生产结构性钢材向生产功能性高端软磁材料转变。首钢智新建成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在新能源汽车用软磁材料领域实现“领跑”。

  乘势而上,持续创新,首钢智新在钢铁新材料领域越走越远。根据今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出台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重点工作清单》,河北省依托首钢智新,实施高端硅钢项目,将填补省内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空白。

  京西智行张家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位于张家口,是一家汽车底盘悬架和制动系统供应商。该公司生产的首批全主动式减震器产品,已于2024年11月向客户批量供应。“河北造”全主动式减震器,用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上。

  “京西智行带动张家口汽车产业升级和产业链聚集。”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地入驻汽车产业相关企业75家,正在加速构建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汽车物流等于一体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河北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对企业创新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展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研究碳化硅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助推国家芯片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

  下好先手棋,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2月,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揭牌暨年产20万片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启动。这对于提升河北省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链高端化、产业集群规模化水平意义重大。

  向新而行,向新求变。

  君乐宝乳业加大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起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体系,为生产出高品质的国产奶提供了数字保障。前不久,君乐宝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从一家“代工小厂”,崛起为新能源领域的独角兽,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销量排名全国前列。该公司加快布局硅氧、硅碳、硬碳等新材料、新技术领域,把更多精力投入新产品研发。

  河北此次上榜的5家企业,分布在唐山、张家口、石家庄、保定4个地方。“这说明,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有可能孕育出独角兽企业。”王韶华说。

  今年,省工信厅组织开展独角兽企业挖掘、入库和培育工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我省加大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相信河北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势必推动创新力量崛起,涌现出更多独角兽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持续焕新。”王韶华说。(记者 米彦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