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法官,欠农民工兄弟的工钱到账了!”听着电话那头掩不住的喜悦笑声,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法院城关法庭的特邀调解员董玉娟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想起自己在一个月前刚见到他们时,十几个人的脸上还堆满了愁绪。
2024年,一起涉及19名农民工工资的纠纷诉至平泉法院,某商贸有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物流汽车维修项目农民工工资13万余元,农民工多次讨要无果,生活陷入困境;而企业虽认可欠款事实,却因市场波动身陷资金链难题,无力一次性支付。一边是盼钱养家的农民工,一边是挣扎求存的企业,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加剧劳资对立,更可能让企业陷入更大的法律与声誉危机。
“硬判易,执行难。”简单判决或许能给农民工一份胜诉文书,但企业无力执行只会让维权沦为“纸上权利”,更可能拖垮本就艰难的企业。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起纠纷被优先纳入先行调解程序,委派给从法院退休后仍深耕调解一线的董玉娟牵头化解。为了能既守住农民工的“钱袋子”,也护住企业的“生存线”,董玉娟以“双向理解”为突破口,灵活运用“背靠背”调解法,开启了穿梭于工地与企业间的调解之路。
面对企业负责人,她不回避问题,逐条剖析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从劳动仲裁到法院强制执行,从信用惩戒到市场准入受限,为企业算清拖欠工资的法律账、声誉账;面对农民工,她耐心传递企业实际困难,用换位思考化解对立情绪:“企业难时帮一把,等它缓过来,咱们干活也更踏实”。
十余次往返沟通中,退休法官的公信力与“接地气”的沟通艺术逐渐消融了双方的隔阂。企业负责人承诺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偿付工钱;农民工们也体谅企业难处,愿意给予合理宽限期。最终,通过分期方式,企业将拖欠工资全额发放,19名农民工拿到了养家糊口的“救命钱”,企业也避免了因纠纷扩大导致的声誉受损和经营受阻。
这场调解是退休法官参与基层矛盾化解的缩影,他们以司法经验为“桥”,在“维权”与“护企”之间找到平衡,以先行调解止争,既免去当事人奔波之苦,又避免了矛盾冲突的升级。如今,在平泉,像董玉娟这样的“银发调解员”正在逐渐成为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他们以更加柔性的方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文 周晓青)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