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我省两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营造好环境,河北创新药加速突围
8月7日,在石药集团生物研发实验室,研发人员(左)正在进行抗体纯化工艺开发实验。米彦泽摄
今年上半年,河北两款1类创新药相继获批上市——
1月,石药集团开发的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普卢格列汀片获批上市;5月,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吡洛西利片获批上市。
在医药行业,创新药研发存在3个“10”:10年磨一剑的韧劲、10亿元级资金的投入、10%左右的成功率。国家1类创新药物代表着医药领域的最新成果。
“2019年至2024年6年间,我省有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平均每年获批一款。”省工信厅食品医药工业处一级主任科员孙天雨介绍,今年上半年河北省获批两款1类创新药,意味着河北省生物医药企业精准把握行业脉搏,十年前埋下的种子进入厚积薄发的收获期。
普卢格列汀片,是石药集团在糖尿病领域推出的首款1类创新药,适用于改善成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两项关键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不仅具有持久的降糖效果,而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导致体重增加。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最新数据,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Ⅱ型糖尿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普卢格列汀片的获批上市,既为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石药集团贡献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石药集团润石研究院院长杨汉煜看来,唯有攥紧核心技术命门,才能研发出更多“中国好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多年前,石药集团的标签还是原料药、仿制药。1999年,石药集团砸下半年利润,进行国家1类新药恩必普的开发,在我国行业内率先进入创新药研发赛道。此后,明复乐、恩舒幸、恩必普、津立泰、津优力等创新产品陆续诞生。
如今,石药集团在石家庄、北京、上海和美国等地建立了全球一体化的研发体系,组建起2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构建起纳米制剂、mRNA疫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八大创新研发平台,在研创新药项目逾200个。
“现在,以创新药为主的成药销售收入占比高达80%,成为企业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板块。”杨汉煜说,石药集团已跻身全球制药企业TOP50,研发管线规模居全球制药企业第19位。
有了创新支撑,石药集团把国际化战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6月,石药集团与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总金额53.3亿美元的战略研发合作,其基于人工智能(AI)高效药物发现平台成为关键支点。
不管是产品授权还是技术平台合作,石药集团的创新能力正在获得更多国际认可。杨汉煜说,去年以来,他们出海步伐加快,签订的合同总金额超过136亿美元。
如今,聚焦新靶点和新技术等前沿研究,石药集团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已获得30余个海外临床批件、16项FDA快速通道或孤儿药资格。
“未来我们将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以全球视野布局研发战略,推动更多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杨汉煜表示。
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为根、创新为魂。在创新的赛道上,河北省药企越战越勇。
继2023年安奈拉唑钠获批上市后,今年5月轩竹生物第二款1类创新药吡洛西利片获批上市。
吡洛西利片是国内同靶点药物中唯一获批单药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1类创新药,填补了国内该病种后线单药治疗空白。
“吡洛西利片自今年7月开始销售后,销售额已超13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郑少君透露,预计今年下半年,他们还有一款创新药将获批,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这家专注于研发创新药的公司,2020年落地石家庄,聚焦消化、肿瘤、代谢等多个领域,在研药物超10种,涵盖小分子药物、融合蛋白、ADC等多种类型。
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吡洛西利片研发项目,获得了石家庄市1000万元的生物医药研发奖励。之前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时,石家庄高新区认购1亿元股权,支持企业研发。”郑少君说。
为了让轩竹生物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成长更快,石家庄市出台了多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包括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等。
在石药集团、轩竹生物所在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国家药监局特药检查中心落地,专家面对面“问诊”,帮企业降低研发风险;省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审评中心入驻,企业药品送检周期大大压缩;技术平台与金融资本无缝对接,靶向破解企业资金痛点。
科创要素加速汇聚,园区创新生态圈加快形成。
今年7月,围绕先进治疗药物的研发技术要求,石家庄高新区邀请专家举办了一场培训会,石药集团争取了30个参会名额。
作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之一,杨汉煜认为,这场技术培训会,让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技术指导原则、技术要求等,在后期研发中有的放矢,少走冤枉路。
低成本、高效能的沃土优势,正转化为产业向更高能级跃升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企业榜单中,河北省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神威药业5家制药企业入选。(记者 米彦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