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搭建杂技文化交流之桥——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三)
2025-09-28 09:30:57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王悦阳责编: 王悦阳

搭建杂技文化交流之桥——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三)

9月23日,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启动活动演出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张昊摄

  杂坛逢盛会,四海聚宾朋。

  9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在杂技故乡吴桥县拉开帷幕。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和展演,以及九月庙会、杂技巡游等相关活动将陆续亮相,惊险而又唯美的杂技艺术化作立体的画、梦幻的诗,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吴桥,已是连接世界杂技艺术的文化之桥。

  把最好的节目演给父老乡亲

  在一根2米高、12米长的软钢丝上,9分钟的时间里,表演者要完成双人倒错顶、双人前后滚翻、双人跳肩等十余项高难度动作,最后还要稳稳地站在钢丝上……

  9月27日,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宽敞的排练厅里,学生张浩和李天梦正在排练节目《凌云志——双人钢丝》,观看的人都不自觉地屏气凝神,生怕惊扰了他们。

  舞台旁,指导老师辛伯泉看得更是仔细。“一气呵成,动作熟练,平衡性把握得非常好!”看完表演,他不禁给孩子们鼓起掌来。

  不久前,《凌云志——双人钢丝》凭借精湛技巧、创新编排和饱满的艺术表现,获得了莫斯科尼库林国际马戏艺术节金奖。此次,这个节目还将登上本届吴桥杂技节的舞台。

  辛伯泉介绍,这个节目从创意构思到训练成熟完善历时多年,它打破了传统钢丝表演的局限,将经典钢丝技艺与现代舞台美学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张浩笑着说:“这是我入校7年来,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金奖。为了演好这个节目,我苦练了4年走钢丝,每天训练时间都得10小时以上。”

  和杂技结缘15年的辛伯泉,对参加本届杂技节充满期待。2010年,10岁的辛伯泉进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杂技。从练基本功起步,到纯熟掌握独轮车等多项技艺,他在不断努力中感受着杂技艺术的无穷魅力。

  2014年毕业后,他先后在武汉杂技团、贵州省杂技团等单位工作。2024年,他来到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当起了老师。

  能在家门口参加杂技节,辛伯泉开心极了。他说:“作为吴桥人,我们心里都热乎乎的——这次‘回家’之旅,为太多杂技人圆了梦。”

  九月庙会再现古老民俗魅力

  站在城门前,但闻清脆的马蹄声响,七匹骏马由远及近奔跑而来。百鼓齐鸣,一场精彩的演出开始了……

  9月26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作为本届杂技节重要活动之一的九月庙会正在联合排练。

  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江湖文化城经理曾玉芳介绍:“九月庙会包含百鼓迎宾、江湖酒肆、汉礼雅韵、市井表演等多项内容,充满浓郁的民间烟火气息,再现了古老技艺的热闹景象。”

  这场融合了立式击鼓、霓裳羽衣舞、盘鼓舞、杂技中幡、鼓吹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盛会,让人们在视听震撼中,身临其境感受传统礼仪文化和杂技融合创新的独特魅力。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文化城内,六连环、仙人摘豆、气功绝活、杂技唢呐、“彭家班”世家演艺、江湖剧等表演同步进行中。游客们可行进式体验趣味十足的民间杂技演出,在这里,杂技化作穿越古今之桥,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千年前吴桥人家市井烟火和生活温度。

  巡游活动让绝技走进百姓中

  锣鼓中幡方阵中,表演者把中幡舞得虎虎生风,或顶或抛,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有力;舞狮方阵中,4头大狮子威风凛凛,时而跳跃腾挪,时而摇头摆尾;8头小狮子憨态可掬,灵动活泼,穿梭其间……

  连日来,作为本届杂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杂技巡游和民俗活动正在紧张排练中。

  “杂技节是杂技艺术的盛会,也是人民大众的节日。从8月底开始,我们就组成了多个表演方阵。”杂技节拉街巡游总指挥王跃龙告诉记者,体现杂技和民俗文化的巡游活动,分两条路线进行。杂技节期间,300余名民间杂技团体成员和民俗表演人员,将走上街头,搭建起杂技与观众之桥,让绝技真正走进百姓中,享受杂技之美。

  在杂技方阵中,来自吴桥县民间杂技团体的杂技演员们上演着各种绝活儿:耍飞叉行云流水,手技棒翻飞自如,4人转碟让人眼花缭乱,8人单车编队动作干脆利落,高跷八仙体现传统技艺……

  “最近几天,我们一直在优化调整表演细节,力求将最好的节目展现给广大父老乡亲,展现给来自世界的宾朋,搭建起杂技文化交流之桥。”王跃龙说。(记者 戴绍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