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改厕 群众才会说好

2019-01-28 09:38: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因地制宜改厕 群众才会说好

图为邯郸市邯山区小堤村一座公共厕所。(资料片)新华社发

  四面透风、又脏又臭、蚊蝇乱飞……传统的农村厕所,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成为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一大短板。农村“厕所革命”,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厕所革命”应该如何推进?近日,记者到我省部分农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最直接的感受是:凡是充分尊重了农民意愿,注重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成效就比较显著,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就比较高。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提供个性化选择空间

  听说有人来看厕所,邢台市前南峪村村民郭晓军赶紧把记者让入院中。郭晓军家有两个卫生间,一个在院中偏房,一个在室内,统一白色墙砖、瓷质坐便,干净整洁,与城市居民厕所并无二致。他告诉记者,7年前,他家翻盖房屋时,按照村里的标准修建了水冲式厕所,样式、洁具自己选,村里验收达标后给予补助。

  前南峪村是我省较早进行改厕的村庄,该村所有农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记者在村里看到,各家厕所有蹲便、有座便,都非常干净卫生。

  “别看小小的改厕,前南峪村进行了近20年。”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告诉记者,前南峪改厕始于2000年,当时号召村民将旱厕改为沼气厕所,每个补贴900元。但不久就发现,因粪源不足难以产生足够的沼气,添加杂草后清理起来又很麻烦,以家庭为单位的沼气厕所不太符合实际。

  随后,该村又尝试其他办法,但推进十分缓慢,群众中或多或少存在传统习惯不想改、刨墙破土不愿改、担心效果不敢改等顾虑。为此,村党委多次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村里负责统一规划建设给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部分,通过推出标准、发放补助引导农民科学改厕。新政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民从被动的“要我改”变成主动的“我要改”,改厕驶入快车道。

  即便如此,改厕也是件久久为功的费力活儿。2008年,村里公共下水道已铺到屋后,大部分人家的水冲厕所已经完工,但一些老年人却不想改。

  “平时家里就老两口,外面也有公厕,没必要啊。”面对上门劝说的村干部,村民老赵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村干部没说什么,只是时不时请他们体验改厕后的卫生间。“真干净,忒方便!”一段时间过后,老赵夫妇想通了,主动买来了坐便器。

  前南峪村村民享受到了改厕带来的文明,村民郭兵臣说,如今村里臭气没了,蚊子苍蝇少了,粪便发酵后还能浇地施肥。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前南峪村改厕的成功经验。专家指出,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切忌大包大揽,拍脑袋盲目跟风定制各种器具“标配”,应给农民提供充分的个性化选择空间。

  突出实用性和高质量

  避免重复建设

  “没想到,联合国官员会来咱家看厕所。”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中凤山村村民杨素英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2018年11月1日,几位外国人挤进她家狭小的卫生间,查看厕所使用情况。由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杨素英只能伸出手指比划着说“OK”,引得众人一阵欢笑。

  来访的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项目主任凯莉·安·内勒一行。一个小山村的改厕为何引来了联合国官员的关注?“关键是实用卫生。”中凤山村党支部书记贾同芳说,近年来他们村进行了两次改厕,前一次基本失败,最近这次吸取了上次教训,受到了群众欢迎。

  贾同芳告诉记者,2016年,该村300多户人家统一建成了三格式卫生厕所。但没过多久,就听到了群众“劳民伤财”的议论。原来,这次改造存在一些问题:化粪池质量不佳,部分存在渗漏;便器统一采用蹲便,村里老年人多,使用不便;冲厕的压力桶易坏,还难以冲净;最让村民不满的是,厕所冬天容易上冻,夏天不防臭,还滋生蚊蝇。

  2018年,该村再次接到改厕任务。“如果像上次一样,改完后老百姓不接受,怎么向他们交代?”贾同芳决定吸取教训,严把改厕的质量关和实用关。他反复比较各种马桶和化粪池的优劣,向有关部门建议购买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和仿生直排式微水防冻马桶,最终他的意见被采纳。

  新改的厕所实用、省水、防臭,群众很满意。目前,该村已完成改厕260户,提前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改一户成本约2400元,看似贵了些,但质量好,群众满意,总比不停地改来改去好。”贾同芳说。

  九三学社省委科技部原部长冯羽认为,要避免反复投资改厕,就要在厕所的质量、实用、卫生等方面下功夫,动员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广泛研讨,制定适合省情的农村厕所质量标准。

  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

  注重节约用水

  皮庄村是邢台市邢台县将军墓镇一个偏远的山村,全村仅58户人家。记者来到该村时,发现家家户户都没有厕所,村民们都到公共厕所如厕。今年,该村沿公路两侧新建了4座公共厕所,每座厕所有6个厕位,每座厕所的建设费用为3万元。

  当记者提出家中没有厕所方不方便的问题时,村民张秀江笑了笑说,“没什么呀,我们之前一直用公共厕所,这次新改建的公厕干净卫生,比以前好。”

  以前,这个村每户在自家院外砌有旱厕,一进村便臭气萦绕。2004年,该村在进行村庄面貌整治时,拆掉了各家的旱厕,修建了公共旱厕。虽然村庄面貌和卫生状况有了改观,但又脏又臭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今年该村在改厕时修建了三格式公共卫生厕所,还聘请专人每天定时清扫,彻底解决了公共卫生隐患。

  建好新公厕后,便液的处置一直是村党支部书记郭二堂的一块心病。为此,他找人修好了村里废弃多年的一台农机,打算用它来抽公厕便液,运到山上去浇果树。第一次抽取时,郭二堂便释然了,“我用大喇叭广播了一下,结果,很多村民自发排队领取这些废物用于还田施肥。”

  三格式化粪池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粪污处理办法,粪便在其中经过密闭截留沉淀与发酵,能杀死虫卵和病原体,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可作为有机酵素肥。郭二堂告诉记者,这种小型卫生公厕密封性好、防臭、省水,很适合偏远山区,在改善卫生的同时又发展了生态农业。

  在保定市易县小龙华村,村民杜云芳对新改的厕所赞不绝口。当地把改厕同庭院绿化结合起来,在四格式化粪池上方种植冬青,经处理的便液微渗引入菜地,既利用了资源,又美化了庭院,受到群众欢迎。

  我省属严重缺水省份。省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李金平建议,在农村“厕所革命”中,要特别注重节水,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同时利用好粪便资源。可以将“厕所革命”和粪便资源化利用结合起来,探索环保产业和生态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 王小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