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2019-11-06 09:49:05  来源:河北日报  责编:董健雄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易县县城全景。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2019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在牛岗乡台底村,防鸟网覆盖下的苹果种植基地,像一片片银色的海水,波光粼粼。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坡仓乡巢状市场扶贫让山区百姓受益。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清西陵山地自行车越野赛。

易县奋力谱写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春到太行水镇。

  千载人文古县,绿色全景易县。易县,古称易州,因易水而得名。这里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区交会处,河北省中西部,紧邻京津雄安,是革命老区、生态大县、文化大县和旅游大县。2534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风貌,8000多年人类文明史源远流长,3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41处文保单位熠熠生辉,是联合国命名的首批“千年古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年风雨沧桑,70载春华秋实。乘着新时代的春风,踏着时代节拍,易县全面把握发展机遇,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以“生态为本、绿色优先、持续发展”为基本遵循,在发展大潮中加快弯道超越,奋力夺取建设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新旅游 高定位大格局,资源优势美丽绽放

  坡岸水色,峰峦冈阜,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底蕴丰厚,历史遗存颇丰。驱车穿行在112国道、241省道、龙西公路等旅游廊道,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四横两纵两环一连”的旅游交通体系的形成,使易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称号,也连接起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恋乡·太行水镇等各主要景区、景点,构建起景点、园区、美丽乡村相交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立足全域谋划旅游,围绕旅游谋划未来”,瞄准旅游产业,坚持绿色发展,是历任易县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工作思路。1998年,易县提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举措,1999年提出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强县的目标,2000年将旅游业列为易县第一支柱产业进行培育。2003年,制定《易县发展战略纲要》,把易县发展战略重点确定为“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2011年,易县提出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易县旅游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2012年,以“郎山易水清西陵”为代表的精品旅游体系初步形成。2013年,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破解了景区条块分割的根本问题;狼牙山景区休闲观光项目陆续建成开放,景区元素单一化得以打破。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引领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来抓。当年,全县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3.8%、44.6%和31.6%,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凸显。2016年,易县举全县之力,圆满完成首届省旅发大会承办任务,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8年,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4%,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082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08倍,全县接待游客达到873万人次。2019年9月20日,易县被评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易县、了解易县、发现易县,并爱上易县。

  美丽的山水是自然的馈赠,灿烂的文化是历史的瑰宝。“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把全域旅游新理念融入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城乡建设的各领域,融入各项规划建设全过程,推进全域景区化,形成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景区环境。”易县又为“全域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活力。

  新结构 强产业谋富路,城乡发展日新月异

  易县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易县被列为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县有162个贫困村、13.3万贫困人口,扶贫脱贫任务艰巨。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不懈努力,2017年底,易县实现了“无错退、无漏评、高质量脱贫”的目标,2018年9月28日,省政府批准易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省教育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易县召开,“巢状市场+扶贫”模式作为产业扶贫典型在全国推广,近30个县市到易县学习考察,并应邀到11个贫困县介绍脱贫做法,为全省贡献了易县模式,输出了易县经验,展现了易县智慧,易县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锤炼了工作作风。只要继续弘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跨越。”这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如今的易县,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易县产业排序的变化足以说明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第一产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2015年,第二产业悄然崛起,几乎占据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到2018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易县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为推销易县农产品,2017年10月,易县县委书记杨义宝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电商扶贫行动”栏目,为易县柿子代言。同年11月11日,该栏目公布10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总数据,易县网络销售额821.51万元,排名第十二。

  突出特色做优现代农业,是易县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一环。以林果、畜牧、蔬菜、花卉等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品牌,打造面向京津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19年,在全省27个县(市、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易县榜上有名。

  军民融合雷达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民爆产业园项目成功试生产;咸和航天机械零部件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安置区征占迁和项目区登统核查……2018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9项,总投资834.59亿元,项目开工率100%。

  在做好全域旅游和现代农业的同时,易县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环保升级,进一步推动建材产业向新型绿色低碳发展,让新型建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新民生 夯基础强服务,幸福感显著增强

  “游在易县,吃在易县,乐在易县”,这是很多来易县的游客共同的感受。在狼牙山有烤全羊、山野菜,在清西陵品地道满家菜,在易水湖景区来鱼虾宴,到太行水镇尝各地小吃,到县城清真馆、汉族菜尽可选择,这里的生活总是这样有滋有味。“就拿我们满族菜来说吧,那靠的全是‘围、配、镶、酿’等传统手艺。在这里边享受美食,边品味文化,出村就到景区游览,游客们喜欢,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西陵镇凤凰台村村民赵慧玲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易县注重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进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县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1949年易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66.5%左右,1978年达到95%。党的十八大以来,易县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保定市中等水平,2018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92.9%,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助率100%。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易县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2018年末,全县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7.3万余册,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31%。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140张,卫生系统人员2244人,是1985年的3.8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9%,贫困户参合率、参保率达到100%,村村建起标准化卫生室,医疗代办工作全面开展。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了51764人、33471人、10900人。城乡低保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对象46985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对象345365人。

  在农村,易县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探索和完善偏远山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下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更加干净、整洁、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乡村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好去处。在城镇,持续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从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抓起,围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区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深入推进“一河两城”战略,坚持旅游县城的标准,拉大城市框架,高标准建设新城,大力度改造提升旧城,持续完善县城功能,加强精细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县城。

  忆往昔沧桑巨变,唱今朝时代颂歌。站在新的起点,易县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向前。

  (文/易县县委宣传部 图/于正万、宿雅男、张保林、王田明、王炳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