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在沙河市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采收羽衣甘蓝。近年来,沙河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当地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油牡丹、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目前,该市特色种植面积达15000亩,辐射带动3万余名农民增收。记者 赵永辉 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走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如何让产业旺起来?哪些发展短板亟待补齐?连日来,我省部分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兴,百业兴。委员们认为,应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扶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民进省委建议,由农业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农业标准化体系的论证、建设和实施,制定统一的标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一批以粮、蔬、果、畜等重点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提升其在优势产业和行业的覆盖率。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把河北品牌树起来。民进省委提出,应积极指导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生产大户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支持企业创驰名商标,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对成功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企业,应分别给予相应资金补助。
加快农村物流业发展,打造专业农产品物流公司。民进省委呼吁,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应重点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超市化、经营连锁化,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将其改造提升为专业农产品物流公司。
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九三学社省委建议,联合我省和京津农林科研院校,主动对接农业新技术,做好试验示范推广。积极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驻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区,对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水肥药一体化节约利用、良种高产种植技术、农机农艺技术等领域进行重点研发攻关,推广应用适宜的农业新设施、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
创新融合方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
委员们建议,应加快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着力培育壮大农村经济新兴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着力加强农业内部有机融合。”九三学社省委提出,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作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综合利用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发展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融合。民建省委建议,应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在纵向上推行产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打造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民盟省委呼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特色美食节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选择太行山地区和燕山地区具有民族风情的农村进行重点支持。
推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民建省委建议,大力引进京津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涉农产业战略高地,以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为载体,加快打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涉农主导产业,拓宽农业增值空间。
推进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九三学社省委建议,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着力解决农资、技术、市场、资金等瓶颈。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带动我省三产融合向更为高级的阶段发展。
“推进三产融合的关键是通过深化农业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施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农工党省委建议,应加快构建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框架,制定产业融合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产业融合能力。
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三产融合的红利。民建省委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把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联结起来,把城市工商资本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联结起来,促进城乡要素和产业的对接,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然人农业变法人农业。
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特色小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委员们认为,应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
“建设特色小镇,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对特色小镇的定位、规划原则、建设要求、入选标准、筛选程序、扶持策略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民革省委建议,应站在战略高度,制定出有创意、有特色、操作性强的整体规划,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应突出特色,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力求‘特而精’‘特而强’。”民革省委认为,我省应利用京津产业技术外溢和消费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建设环保、健康、旅游等现代特色小镇。坚持“一镇一业”,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彰显自身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小而美’的形态特征。”民革省委建议,特色小镇“骨架”要小,规划面积应控制在3平方公里之内;“颜值”要高,建设要有魄力、有吸引力。比如,浙江的龙泉青瓷小镇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诸暨大唐袜艺小镇则现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为主基调的小镇简洁时尚。
“特色小镇创建应遵循‘宽进严定’的创建路径。”民革省委认为,只要符合产业特色明显、规划清晰等硬性标准均可申报。坚持分行业确定名单,在充分考虑历史传统产业特殊性的前提下,经实地调研后进一步排序,严格确定入围名单。
“特色小镇建设应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民革省委建议,政府应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上下功夫,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应坚持政策扶持的结果导向,创建入围的小镇不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应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支持。(记者高原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