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800余万元购置的100部新能源公交车辆成功交车,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启动;总投资5200万元的港城区高标准农贸市场正式投用,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焕然一新;投资4100万元修建了总长2.1公里的河港路,2018年新年伊始实施“重车绕城”行动,既有效解决了尾气排放和道路扬尘问题,又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渤海新区始终将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遗余力解民忧惠民生,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正如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
为民生着想,首先要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渤海新区每半年面向社会各界开展一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调研活动,以年初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各领域筛选年内需完成的民生事项向社会公开,落实情况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2017年,渤海新区及港城区谋划的92项民生实事目前任务落实率在85%以上。
为确保年初确定的民生项目不折不扣地落实推进,渤海新区编制出重点项目建设“4个干”手册,明确涉及民生项目的建设内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以及推进时间节点,下发到各责任单位,建立跟踪台账,滚动督办,逐项销号,直至完成。张国栋倡导建立“晨扫描、夜巡查”机制,深入一线,对民生项目严格督导,第一时间破解难题。为检验民生项目建设成果,渤海新区不定期邀请企业家、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组织开展民生实事观摩活动,看进度,听意见,抓整改,真正做到“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渤海新区每月对“一市四区”重点民生工作完成情况评分排队,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问责大会,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未按时间节点完成的进行严肃问责。开展了“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为主要内容的“双评机制”,监督“倒置”,集中“亮牌”,指出了问题,问出了压力与担当意识,也评出了“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拒绝理由”的干劲,确保了民生项目按期推进。
渤海新区对民生问题进行精准分类,加大解决力度,真正让惠民实策落地生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管理不失控,房价不虚高。严格依法监管,充分发挥调控及监管作用。“开发企业必须实行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和合同备案,必须保证房源和价格公开透明!”政府的声音掷地有声。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更加确保了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事关近万名群众福祉的港城区4村棚户区改造中,渤海新区以购买方式安置,在港城区最好的位置建设60万平方米商品房,保障2974户村民优先选用。为确保最大限度体现让利于民,采取限地价、限房价形式,以“限房价、竞地价”的形式拍得4个地块共计472亩用于棚改房建设。目前,港城区4个村的棚改进展顺利。
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做大做强做美渤海新区——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启动“三河”生态整治工程,加快“三网合一”进程,构建起“一主、两副、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入开展“绿化渤海新区大地”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投资8.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65万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3663万平方米。在大气污染整治攻坚行动中,渤海新区持续开展取缔非法堆场、关停不达标排放企业等多个专项治理。2017年,渤海新区二级以上达标天数222天,比前年增加41天,其中一级优天气44天,连续位列沧州市19个县(市、区)第一。
着眼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港城区工贸街、国富商城是港城区的商贸集散地,过去是城市环境脏乱差的典型。渤海新区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集中拆违、立面改造,并对部分破旧商铺进行了高标准集中改建。同时,投资1500万元完成渤海广场改造;投资1700万元完成13个街头游园改造,新建承运园、锦鲲园、阳光大厦游园等4个区域性公园;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驳盐沟河道清淤及护坡综合整治,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11座“星级”公厕,烘干机、防滑垫、芳香球等物品一应俱全,每天都有专人进行保洁、设施维护。累计投入7820万元建起一幼、二幼两所高水准幼儿园。总投资5000万元的三幼启动建设,计划年内投用。投资1200万元修建了穿越朔黄铁路桥的跨朔黄铁路桥交通辅道工程,大大减少了以往频发的交通事故,改善了城区交通状况。地下管网建设被称为“城市的良心”,渤海新区投资2000万元,在沧州市率先完成了总长7120延米的雨污分流工程,改变了夏季雨季排水不畅、冬季主干路沿线井盖异味溢出等情况。该区投资7500万元,谋划了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14479平方米的老年服务中心,满足当地群众养老需求。(王晓乐 李静 许丹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