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 你的账户安全吗

2018-07-17 15:50: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b8ca3a76e4631cb79eda1f_副本

  除了银行卡免密支付外,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会用到“免密支付”。资料图片

  近日,银联的一则公告把“免密支付”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除了银行卡免密支付外,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我们都会用到“免密支付”,网络平台打车、买外卖、出行订票……免密支付的确能给大家提升不少支付体验,但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跳过“输入密码”、“确认金额”等环节也被不少用户吐槽“缺乏安全感”,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手机应用都青睐免密支付,系统甚至会默认开启。

  支付软件的免密支付令人担忧

  无现金时代的来临,让很多人习惯于支付宝和微信两种手机支付方式,而免密支付也是这二者的重要功能。

  笔者打开支付宝“付款码”使用说明,在第二条“付款额度”中明确写着“在境内付款时,每笔小于等于1000元的订单无须验证支付密码。在境外付款时,为了保障您的支付顺畅和安全,支付宝安全系统会根据客观情况和风险控制,动态调整您的免密支付额度”。

  微信钱包的“付款码”使用说明中也将免密支付的额度限定在1000元以内(在商户列表中的商户消费时,则为单笔付款金额3000元以内),另外还规定“财付通有权根据客观情况和风险控制需要调整您的免密交易额度”。

  据笔者调查,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微信、支付宝是否开通了免密支付并不十分清楚。当问及对于免密支付如何看待时,有些人觉得无所谓,有些则表示担忧。有媒体曾报道,几个月前,济南的李先生为方便买菜,他在支付宝上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没过多久,早晨起床后他意外发现有一笔凌晨扣款37元的通知。随后,李先生立即联系了支付宝,得到的回复是,收款公司名为深圳市有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李先生曾在该软件上使用过支付宝支付。对于该问题,支付宝的工作人员称会联系收款公司,协商解决。

  很多APP中都有免密支付

  事实上,随着消费者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能出现“免密支付”的情况远远不止上述支付平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着“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但当被询问是否记得何时开通此类服务时,回答大多是“不太清楚”,或者不是自己主动开通的。

  以某热门旅行软件为例,在支付界面下方有一行字体非常小、默认为自动勾选的规则。点击规则后发现其内容包括:“您认可和同意:输入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即视为您确认交易和交易金额并已不可撤销地向系统发出指令,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将根据您的指令从您绑定的银行卡中将您确认的交易金额划扣给收款人。”

  省会市民李女士反映称,此前,其在支付宝客户端购买了一个月的视频平台的会员,却在会员到期后收到自动续费扣款通知。“这很明显是商家的消费陷阱,根本没有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就授权自动续费。”李女士认为。她购买会员时并未发现有任何的提示说明会默认为自动续费。笔者在网上看到,像李女士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在视频付费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软件“自动续费”也似乎成为行业的一种“潜规则”。

  除了部分软件对于免密支付默认勾选“同意”外,还有多个美食类软件或智能售货机等并没有选择的选项,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不同意免密支付就不能使用该程序。这类软件或小程序一般在首次扣款时验证支付密码,并授权客户选择相应的支付应用后从交易中直接扣款。

  省会市民于女士在使用一款美食类软件时,发现软件多收了一份钱。在于女士咨询相关客服时,客服告知原因是“后台出错,正在修复,多出的扣款会自动退回到付款账户”。在等待两天后,多出的扣款依旧没有退回账户,在于女士多次催促时,客服人员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多扣款项转回。虽然于女士最终追回了多扣款项,但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如无需要,应及时关闭免密支付

  笔者走访多家银行咨询免密支付的情况时,在了解笔者来意后,多家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直接回答:“您是来申请取消免密支付的吗?拿着身份证和银行卡直接去窗口办理。”

  某国有银行一位大堂经理表示:“最近有很多客户来询问免密功能怎么取消。”另有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坦言:“免密支付限额1000元是单笔限额,每天可以刷很多笔,我自己都取消免密支付了。”同样,笔者在咨询了一些像微信、支付宝等常用的APP客服发现,大部分的APP里用户均可自行取消免密支付功能。

  专家认为,应当取消“双免”功能默认开通的形式,将知情选择权归还用户,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银联和银行应该先关闭该功能,再以适宜方式告知用户,在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后重新开启该功能。还有业内人士提醒,如果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要注意保护好账户信息;如果不再需要这种功能,应及时关闭或解除授权;对于涉及个人金融的应用软件,应尽量避免使用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刘向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