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秦皇岛市强力推进“双创双服”活动,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6月,秦皇岛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97.3亿元,同比增长7.7%,达到近5年最好水平,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增速居全省首位。全部财政收入146.4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50.2亿元,增长16.2%。非税收入22.3亿元,下降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0.8%,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业,省级以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24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2亿元,增长7.1%。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7.1亿元,增长7.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1%。工业创新转型加快,“十三五”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3.8%,民间投资增长9.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秦皇岛市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105项,总投资861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个数占全部重点项目的59%,投资额占61.7%。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3.7%,4项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9%;67项计划开工项目开工61项,开工率91%,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启动金融风险排查“回头看”,排查出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机构8家,成功处置一批非法集资案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和34.6%。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退出贫困村79个,减贫64220人,青龙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10.17%下降到1.11%,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接受了国家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
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服务业增势放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下半年,秦皇岛市将从项目投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围绕省“3689”基本思路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定位,补齐短板,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发挥好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和项目办理组作用,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围绕钢铁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等14个重点产业,谋划200项以上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
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组织实施“百企转型三年行动”,每年对百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抓好“后旅发大会”、第二届园博会项目运营,办好首届市旅发大会,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工业设计港。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持续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完善园区总规、控规和产业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促进产城教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集中力量抓好“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项重点工作。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坚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融合,服务好港口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对外贸易业务。精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等重点区域合作,推动优质资源与京津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高端要素融合对接定向疏解。积极推进精准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
优化营商环境,以“双创双服”活动为主抓手,全面提高服务效率,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反映的问题。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出台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实施办法,开展好北戴河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
做好民生和社会事业,全力办好22项惠民利民工程,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安置,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确保青龙脱贫摘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记者 孙也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