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匠心精“绣”亮丽城
秦皇岛日报 记者王静
盛夏的港城,树绿花红,暗香浮动,一步一景。公园内,市民或林荫下漫步,或锻炼健身,用幸福和欢乐触摸着城市的轮廓。
城市的美景、市民的幸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秦皇岛市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优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结果。“十三五”期间,借助信息化手段,秦皇岛市全面建设智慧城管,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更加精细,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秦皇岛市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口袋公园,通过精细管理、匠心营造,城市在润物无声中精彩蝶变,“绣”出了一座滨海亮丽之城。
智慧城管——构筑立体感知的高效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秦皇岛市集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科技之所长,持续加大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逐渐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城管升级为数字城管,由数字城管迈向智慧城管的嬗变之路。
海港区迎秋里实验学校门前曾立着多根电线杆,影响学生和周边居民的出行。当收到学校方面的问题反映后,秦皇岛市智慧城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仅用两天时间就移除了这些电线杆,并将线缆移至地下,消除了安全隐患。“今天送孩子上学时发现校门口的电缆和电线杆被挪走了,道路立马变得宽敞了,再也不担心孩子被绊倒了。”家长王雅丽欣喜地说。
政民沟通顺利,问题及时解决,这得益于“秦皇岛指尖上的城管”微信公众号。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实时跟踪城管部门处理进度,还可以获得供热、供水、供气便民缴费,公共厕所、菜市场地图服务,城市易积水点积水信息查询等一系列便民、惠民功能。而这一切功能的实现,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智慧城管平台作支撑。
7月11日,记者走进秦皇岛智慧城管中心,现场感知智慧城管的智能和高效。
在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100多平方米的电子屏,屏上各种数据、监测影像不停变换。秦皇岛智慧城管中心主任康健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如今智慧城管已经实现了感知立体化、数据集约化、服务智能化,通过市民通、领导通、考评通等多种智能化、人性化手机终端,实现了一键报案、自动派遣、汛期出行、附近公厕等诸多实用、便捷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对市民游客的服务能力。
在北戴河新区第一压缩中转站,垃圾收运责任人苏克伟正将垃圾类型、转运车车牌号、上报重量、实际重量等一项项数据上报给垃圾分类系统,再由系统进行汇总、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科学安排。
如今,已集成城市管理领域23个业务系统数据的智慧城管平台还在不断拓展它的功能,应对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新的需求,垃圾分类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垃圾分类系统已在北戴河新区调试运行,将逐渐在全市进行推广。北戴河新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梁言介绍,平台为每户居民创建独立的环保账户,以积分任务、环保账户等丰富的运营模式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对此,光明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张秀荣感受颇深:“现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为更为自觉,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
海绵城市——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
时值盛夏,骄阳如瀑。但在海港区秦皇东大街与海阳路交叉口的清怡园内,却透出一丝丝凉意。
清怡园是2022年海港区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首座示范公园。7月15日,记者走进园内,只见在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内,强劲的喷泉将水流高高抛向空中,形成一片片水雾,散向四周,驱散了暑热,为市民带了清凉。
秦皇岛濒临渤海,同时境内又有洋河、石河等10多条河流纵贯其中。水是港城的灵魂,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头与机遇。与此同时,水安全隐患、水资源错配、水生态破坏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保持水生态平衡、维护人城水共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利器,为“因水而忧”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日前,经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评审公示,秦皇岛市成功跻身“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示范城市的获得,加速了秦皇岛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步伐。
清怡园占地约1.9公顷,绿化面积1.47公顷,是一座免费开放的街头游园。2022年,这里以海绵城市为理念,利用园内已有池塘,对园内绿地、道路、驳岸等进行改造提升。“清怡园的建设,结合了‘渗、滞、蓄、净、用、排’6大功能。建成后的公园,一部分雨水通过公园透水砖,下渗地面,回补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网,收集到集水池内,以供日常所用;还有一部分雨水自然地蓄积在园内绿化带内的低洼处,给水生、半水生植物提供用水。”海港区园林绿化中心技术科副科长常永亮介绍,“公园刚刚建成,就连续遭遇大雨的考验,园内未形成‘水流成河’的场面,发挥了海绵城市建设功效,达到了建设预期。”
7月12日,在北戴河新区刚刚改造完成的邮电局家属院,记者看到原本是水泥地面的停车场,已换成了透水生态砖,不仅解决了雨水下渗的问题,而且热岛效应还有所缓解。
在新区滨海新大道D4段,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设计理念,宽2米、长7200米的人行道,铺设了14400平方米透水混凝土面积,可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净流率70%的标准,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北戴河新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融入和突出“海绵城市”理念。据介绍,到2025年,新区将实施海绵城市项目约60个,建设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实施49个项目,透水铺装建筑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口袋公园——让“绿色”普惠市民百姓
无风绿色净,草香漫地凉。7月的傍晚,踏着夕阳走进新近建成的日园、银杏园、酒香苑园等一个个口袋公园,空气清新,市民们扶老携幼漫步于林荫小道,休闲娱乐、纳凉健身。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充分利用分布在城区各居住小区、道路周边荒芜的零星建设用地或已有的绿地,通过增设游路、路灯、休闲桌凳、厅廊等基础配套设施,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
2022年,全市重点围绕市民身边的居住区、生活圈,以灵活多样性为原则,在10月底前全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40个口袋公园建设任务,让“绿色”普惠市民百姓,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口袋公园虽小,但相关职能部门花的心思却不少。结合地块所处的区域及周边环境,市园林部门明确每一个公园的建设主题及特色。在游园设计上,也更注重设计感和功能性的完美统一,打开原有密植绿地,合理规划空间,铺装透水园路及小广场,让百姓走进去。同时,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公园增设座椅,方便老年人休憩纳凉。在苗木的配置上,也不再是简单绿化,而是栽植彩色地被,合理搭配现有乔灌木地被等植物,切实打造周边环境与设计方案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与绿化景观相融合、设施齐全、功能全备、既能观景赏花又能休憩纳凉的口袋公园。
建成后的口袋公园,个个小巧精致、别具特色,呈现出文化之美、风雅之美。位于海港区文化路与西沙滩路交叉口的日园,深度挖掘太阳城与周边商圈发展史与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场地之中与景观矮墙相结合,将老城记忆引入到场地之中,实现古今交融,激活老城记忆。“我最喜欢这里的文化展示景墙,这里的很多内容都与老居民的生活、与太阳城的发展有关,我们时常围坐在一起,很多美好的过往就一幕幕地被回忆起来,同时感受着现在生活的幸福。”福寿里小区的韩庆华颇为感慨地说道。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如今,港城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并将以匠心精神和绣花功夫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