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李雨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对区内坑塘全部配发“身份证”,推行“坑长制”治理,就地改造,精准提升,破解农村坑塘治理难题,取得生态、人文、经济等多方面效益。
傍晚,在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的桥仙湖公园,吃过晚饭的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湖边散步、聊天、游玩。“这原先是个废弃大坑,经过村里的治理,现在环境相当好,早上晚上带着孩子来这玩,感觉心情挺好。”肥乡区西吕营镇田寨村村民李俊巧高兴地说。
李俊巧说的这个废弃大坑以前是村里存放垃圾、容纳污水的臭水坑。该村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把坑塘整治作为核心项目,清除了上千立方米的垃圾污水,并对坑塘进行了防渗和植绿等处理,引来岳城水库的水形成生态水面,打造成了20多亩面积的桥仙湖。现在不仅村里人喜欢到湖边散步休闲,城里人也经常前来休闲、采摘、“打卡”。
肥乡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对全区1180个大小坑塘进行数字编码,坚持因地制宜,因坑施策,对坑塘进行分类打造。对空间小的坑塘,大规模植树增绿,实现绿色成荫,美化环境。累计在农村坑塘中植树8.3万余株。对分布在美丽乡村、片区中的坑塘,平整土地,栽植树木花卉,建设凉亭,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打造小游园、小花园180余个。对在肥乡全域旅游“一轴三带”内重点村落的坑塘,结合村庄特色、地域风貌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先后打造了南赵亲水平台、田寨桥仙湖等11个乡村旅游景点。对村内720余个承担防洪功能的坑塘,全面清理清运垃圾、杂物和淤泥,对坑边景观进行绿化,在坑内栽植耐涝树种,实现便于浇灌、防涝、美观、增收多种效果。
在坑塘日常监管上,肥乡区一方面发动村干部、坑塘附近村民、五保和低保户负责坑塘的保洁监督,另一方面在坑塘点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加强监管。
“我们将创新坑塘治理工作举措,强化坑塘‘身份证+网格化’管理,要求每个村与附近村民签订坑塘保洁协议,明确树木花草管护要求,镇村联动,把‘水美乡村’和‘绿美坑塘’工作合并推进,‘双管齐下’,让坑塘治理成果更加持久。”邯郸市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