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李雨馨):6月28日,走进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镇大字村张彦民家的平菇大棚,只见一袋袋菌棒整齐摆放。上午10点,菌棒上一簇簇鲜嫩肥厚的平菇已经采摘完毕。几名务工人员小心翼翼地装筐、过秤、运送成熟的平菇,现场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
据悉,龙头山镇以农业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群众增收致富,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镇里请来菌类种植技术员,在建棚、育种、发酵、生产各个阶段为村民全程指导,使平菇种植向科学化转变。
围场坚持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以品种优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食用菌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同时,建立食用菌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在典型的带动下,食用菌生产迅速成为围场农村经济一个新增长点。该县打造本地品牌,走“特色+规模+品牌”的路子,促进可持续发展,让食用菌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