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知与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1-04-14 10:02:39来源: 河北新闻网编辑: 王珊珊责编: 曲浩

  深刻认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对气候安全的关注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近几年频发的极端天气现象表明,由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所导致的气候变化风险已不再是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而是成为切实影响当下每一个人的“灰犀牛”威胁。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安全形势,各国和地区必须积极履行减排行动,确保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碳中和的愿景。碳中和目标是人类基于对气候容量的科学认识而为经济社会系统设定的“增长的极限”,这一限制是刚性的、不容试错的。在气候容量约束下寻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碳中和已成为一场涉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行动,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积极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也是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途径。当前,绿色低碳成为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热点,各行业龙头公司纷纷宣布自身的碳中和策略,零碳技术的研发如火如荼。种种迹象表明,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为指向的绿色产业革命大幕已在世界范围内徐徐拉开,并将重塑区域竞争格局,改变国际经济规则和产业发展业态。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气候容量约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不断提升低碳发展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领导力的必然要求。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倒逼我国在不到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生态环保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未完成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局地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两大并存问题,必须通过建立绿色低碳的技术、产业和能源体系,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解决其他污染物问题、生态修复问题一体解决。我们要积极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力争让2030年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国内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历史拐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河北是场硬仗和大考

  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河北长期以来形成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度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新变化。但要看到,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油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们必须确立更为积极的节能降碳目标,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行动,克服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和路径依赖,切实让整个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朝着设定的绿色减碳目标迈进。

  作为制造业大省和能耗大省,完成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必将对我省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但要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重塑国内外分工格局、形成新的竞争维度和产业标准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我们要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口和优化升级的新机遇,将减排的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努力在低碳转型变革的竞争格局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我省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应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雄安新区已先行开展低碳城市、无废城市建设,从蓝绿交织的空间模式到以人为本的建筑和交通模式、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使用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都是与碳中和议题相契合的,因而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发挥其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张承地区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兼具生态脆弱性和气候脆弱性。应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引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规模绿化国土空间,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这样既能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又可以有效提升气候应对能力和生物固碳能力。从全省范围来看,可以选择条件成熟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功能区、工矿区、城镇等,组织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通过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以及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碳中和与污染物减排协同。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系统观念指导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协同治理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减污和降碳并不属于同一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倾向于单独的污染排放管控,使得很多减排方案锁定在相对低效的末端治理策略上。末端治理模式尽管达到了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却往往会增加能耗并产生进一步的高碳锁定。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就是要将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具有短期性和局地性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相统一,利用温室气体减排与空气污染物减排在技术上的协同效应,使减污与降碳同时同步进行,实现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的同频共振、耦合协同。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煤炭总量控制、清洁生产清洁供暖、提高物料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源头治理措施,积极推动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转向源头预防模式,实现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协同治理。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强化顶层设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部署,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比如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助力能源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要求我们从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上做好顶层设计,更加重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核算产品的碳排放,综合评估产品与服务的环境影响,拆除利益藩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协同共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倒逼和牵引,会带动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乃至整个发展方式的全局性、系统性重大变革。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打破各种壁垒和藩篱,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方位转型。要遵循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尽快制定和完善省市级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对减污降碳和协同增效统一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突出抓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减污降碳进程和技术推广应用及孵化转化产业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强化节能降碳各项指标和任务的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地区间协调机制,高标准抓好规划体系建设,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融入省级各专项规划和市县规划编制中,形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合力。(武义青 张云 作者分别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