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河北石家庄:固绿水青山之本 筑绿色发展之基
2022-08-29 16:18:32来源: 石家庄日报编辑: 李雨馨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固绿水青山之本 筑绿色发展之基——我市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石家庄市发展最动人的旋律。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指示,为石家庄市精准把握塞罕坝精神内核、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始终大力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石家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立足职责、接续奋斗,矢志不渝推进“人居环境更美丽,生态文明大跃升”,全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不断实现新突破,让石家庄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一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提供了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牢记初心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

  如今,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生态美图频频刷爆朋友圈,给群众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舒畅和惬意,“蓝天、白云、朝霞,你看多美,看着就让人高兴!”素有“天空摄影师”之称的王汝春,每天记录石家庄空气质量变化,王汝春已经坚持了8年多,“拍摄‘天空日记’的最大感受就是蓝天越来越多了,特别是2021年以来,感受最为明显。”

  不仅本市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石家庄的蓝天也深深吸引了很多来石工作的外地人,来自天津做小食品生意的焦志勇说:“石家庄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尤其好。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牢记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为切实提升市民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均按时完成。

  塞罕坝精神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石家庄市坚持治本攻坚、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石家庄市委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石家庄市领导多次带队夜查,强力推行市、县两级领导常态化带队夜查机制,日复一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调度。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石家庄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网格化环境监管“1+4”问责机制等五项制度,大力加强了制度保障,通过全方位加大环境监管密度、力度、广度、深度,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秀美画卷

  夏风吹过,滹沱河的水面上泛起涟漪,叶子广场东侧的水面上,野鸭浮游在宽阔清净的水面上,一会儿水中冲浪,一会儿数以百计地掠过水面迁飞游弋。

  这样的景象在石家庄市并不鲜见,随着以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代表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湿地公园增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面比比皆是。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在塞罕坝精神的指引下,石家庄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石家庄大地绿意更浓。

  在赞皇县院头镇上麻村的大西沟长寿坡,放眼望去处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风吹过,3000亩山林涌起层层绿涛。然而以前这座山本是一座荒山,将这里披上绿装的是这里的村民于凤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要像塞罕坝人那样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于凤森告诉记者。

  荒山披绿装,平原起林带。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其中,正定、平山、井陉、元氏、灵寿五县已先后创建成河北省森林城市,正在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有138个行政村创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

  2022年以来,石家庄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以22个市级林果、花卉标准化示范园为带动,持续壮大林果富民产业,帮助企业争取省级财政项目9个,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春季完成营造林面积75.85万亩,占年度71.5万亩任务的106%,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

  2020年10月,河钢石钢从石家庄市主城区搬迁至井陉矿区工业园区,由过去使用焦炭、矿石的长流程工艺,改为用废钢和电力能源直接炼钢的短流程……近年来,河钢石钢秉持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引领钢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觉践行“两山”理念,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石家庄市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成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衬托出高质量发展成色。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石家庄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繁荣发展产业为根本,持续在生态美的基础上做“经营美丽”文章,着力把“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价值”,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努力下活绿色生态+宜居宜业“一盘棋”,让更多人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鹿泉区水峪村发挥传统古村落、丝弦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灵寿县车谷砣村挖掘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500多亩的猕猴桃产业园,开发了古茶产品,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

  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石家庄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之路,为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而努力奋斗!(石家庄日报 记者李坤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