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领航中国 | 追风逐日 绿色发展:张家口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冀时客户端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张家口市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
日前,在省重点项目——张家口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示范项目康保县2号地块,800吨的巨型履带起重机挥舞100多米的长臂,将巨大的风机叶轮缓缓吊起,45分钟后,风机叶轮与主机实现完美对接。
河北鸿蒙能源有限公司风电项目经理 王予生:
刚刚吊装的这台风机,是目前国内陆上最大的风机。每小时发电量为6700多度,是过去风机的3倍。
张家口被誉为“风的故乡、光的海洋”,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有华能、大唐、华电等110多家发电企业落地张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473.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689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70万千瓦,覆盖全市所有县区。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被交口称赞的故事。来自张家口的绿电不单造福当地百姓,而且输送到北京和雄安新区,点亮首都灯火和未来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口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大量探索性、引领性、示范性工作,取得国内外13项“第一”,建设成果被列入国务院新闻办《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在张家口主城区,一辆辆氢能源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从2018年开始运行,如今,张家口市已累计投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数量第一的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期间的主要交通用车。
车辆的平稳运行需要制氢厂和加氢站保驾护航。在市区附近的一处加氢站,记者看到,10分钟左右,一辆公交车就能完成氢能的加注。
张家口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 霍俊青:
这个氢燃料电池车使用的是180kw的燃料电池,加一次氢气能跑400公里左右,完全能够满足使用,它是氢和氧氧化还原以后生成电和水,非常环保,也非常节能。
借助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海珀尔制氢、沽源风电制氢、(壳牌)绿色氢能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多个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已经在张家口落地生根。
张家口市发改委副主任 尹旭光:
目前张家口市建成制氢项目5个,制氢产能每天17吨,加氢站建成9个,加注能力每12个小时7.9吨。
张家口市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制定建立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1+N”政策体系,出台《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2019--2035年)》、《张家口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氢能产业安全监督和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制加储氢设备制造、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能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
张家口市发改委副主任 尹旭光:
市级财政原则上按照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的比例进行配套,对“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关键核心零部件”3个重点领域予以奖励,同时对车辆运营以及加氢站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在张家口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成的的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二期项目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线进行调试,预计2022年年底将正式投产。
张家口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史宏武:
这条生产线在国内规模也是比较大的,能达到万台级的生产规模。目前我们的发动机应用于城市客车、物流车、重卡车以及环卫车等车型。
随着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持续深入建设,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逐年增加,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市场机遇。目前,张家口市已落户新能源装备企业26家,形成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等多个产业链条。2022年上半年,张家口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约29亿元。同时,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2%,成为张家口经济增长新支柱。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张家口可再生能源招牌越擦越亮,凭借独有优势,成功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秦淮、亿安天下等一批大数据企业落户,数字经济与新能源两大产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张家口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安排,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将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主线,打造引领能源转型变革、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典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