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运河畅流。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河北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生态治理、蓄水通航、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推动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一脉清水,联动京津冀。自香河高庄村附近杨洼闸大桥极目远眺,北运河宛若玉带,自上游北京涌出,蜿蜒南来,润泽燕赵大地。“2022年6月24日,古老运河再次迎来世纪复苏——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谱写下‘流动的文化’的鲜活乐章……”廊坊市香河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建军说起眼前这条鲜活的运河,满脸都是喜悦和自豪。
北运河上,杨洼闸地理位置特殊,是名副其实的“京畿水上门户”,是贯穿北方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咽喉,香河的发展,始终与大运河息息相关。“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就在咱北运河香河县中心码头迎来游客8000余人,其中近1000人乘船游览。循着历史的河道,聆听运河故事,感受岁月变迁。”王建军告诉记者,通过对标京津,谋划实施水系治理、桥闸改建、码头修建、生态治理等多项重点工程,而今的北运河再现如画美景,持续带动着京津冀区域内的文旅融合、富民产业。
目前,廊坊市与通州、武清多次沟通对接,“通武廊”全线通航的联合工作机制,将北运河廊坊段打造成为全省第一条内陆旅游通航河流,建成全省第一座具备通航条件的船闸和集旅游、海事、安全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内河码头,开辟了国际领先、国内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旅游航道。香河与通州签订《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发展,带动香河全域旅游人数进一步提升,年旅游总收入提升至约60亿元。
北运河流淌,凸显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自古以来,大运河京津冀段就是联通京津、燕赵的重要水脉、文脉和人脉,见证着京津冀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2022年年初,河北省许多从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专家们纷纷呼吁,加快南运河河道整治和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适宜河段旅游通航,而就在9月1日,这一期盼已在沧州城区实现。
“开船喽!”9月1日,随着南川号、朗吟号、鲸川号等一艘艘游船驶离南川古渡码头,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这一幕,令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任丘市政协副主席郑志利感触良深。他曾参与过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2021年还参与南川楼出土沉船文物保护工作,当时出土宋金时期文物200余件。郑志利表示:“发掘运河资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推动大运河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历史的重托,是时代的呼唤。”
记者了解到,沧州积极实施引水补水,在2021年引水1.8亿立方米基础上,2022年又完成引水3亿立方米。目前,城区段运河水深在3.6米至5米之间,“再现运河”“古韵狮城”两条游览线路开始试运营。同时,依托武术、杂技、医药、盐运、河工、漕运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沿岸设置打造漕运诗经长廊、运河水工看台、古长芦盐运文化廊、佟家湾医药百草园等景观点。
不仅如此,围绕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沧州持续发力。目前,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内,北山拔地而起,主园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和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3个板块均显现雏形。运河区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态修复等,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河滩荒地变为运河公园,成为沧州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大运河,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作为中国大运河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促进着区域间的交流互融,滋润着千家万户、涵养着生计业态。
邢台,运河沿岸引进新品果树,借助大运河发展观光、采摘等乡村游,既美化环境,又改变农村产业单一问题。衡水,积极推进运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管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串联故城、景县、阜城等多个文旅项目,推出运河风情精品游线路;邯郸以“运河古都 名镇之旅”为主线,开发运河主题游线路,推进成语典故、太极文化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化赋能……不久前,京津冀人大立法协同工作机制第九次会议在张家口举行。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讨论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草案建议稿)》,内容涵盖大运河遗产保护协同、生态保护协同、文旅融合协同等,以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一河千载通南北,齐心协力谱新篇。运河长流,正唱响“华夏大地的史诗”。
“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带动城乡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协同推进,持续推动古老的大运河活起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谋划,让古老而青春的大运河更加流光溢彩、造福人民,流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河北日报 记者龚正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